凜冽寒風下的落葉樹 文圖/稜石
過完農曆新年之後,按照往年的經驗來說應該漸漸回春了,今年卻因為氣候變化之故冬季幾度徘徊不去,蕭瑟的寒風使野步森林顯得較以往更為淒涼。低海拔的雜木林裡雖屬常綠闊葉樹種居多,卻也有若干冬季時分葉黃、葉紅的落葉性樹種,例如野步森林裡即有的小葉桑、構樹、燈稱花、羅氏鹽膚木、烏桕、苦棟等等。然而因為台灣氣候條件的侷限,那種北國特有廣域的黃葉或紅葉景觀在本地是不明顯的。即使因為地方觀光的想像性需求,在野外種植了不少紅葉植物(如青楓等楲樹科),卻總是半青帶黃不紅,隨後直接枯乾稱不上美感,難怪我們總喜歡在秋冬之際旅行京都、北海道、九寨溝等壯麗季節色彩的溫帶地域。台灣低海拔的自然樹林實在難以苛求前述的奇景,砍樹而代之以中高海拔或北國樹種實在有違地域生態的環境倫理(註),因此從生態美學的觀點來說,我們最好能夠接受這樣的差異,並學習如何欣賞此地此景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