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1

面天樹蛙的蝌蚪與其掠食者們 文圖/稜石

野步森林裡埋設水盆的由來是這樣的:我們歷經前半年的觀察,發現幾種生活在雜木林裡的蛙類,包括拉都希氏赤蛙、澤蛙、小雨蛙、面天樹蛙...等,原本牠們會利用澆灌私墾菜圃的蓄水盆來繁殖,但是經過縣府今年六月的清理後,頓時失去了水域環境。於是,七月份我們自行施行的生態園區簡易工程(台北縣政府補助) 裡就計畫了一個淺水型的水池,採用人力夯實池底的簡單工法,希望壓密黏質紅土的土壤結構來蓄留雨水;但事後發現儲水效果不佳,於是又利用10月3日的雜木林導覽活動,邀請大小朋友們一起把增購的塑膠大水盆埋入池底(註:請參照惟惟寫的漫步台地之野)。如此一來,即使雨水滯留一段時間後最終仍然下滲,但至少能蓄留些許在水盆內提供蛙類寶寶從容長大。遲至十月中旬以後,林口下起連日大雨,盆裡終於蓄滿水了,然而真的有青蛙朋友來造訪嗎?


早在10月底秋季雜木林課程開始後,上課之前我總是會先進林子裡看看是否有所動靜。上週一11月1日傍晚時二度前去,已經看到一些小蝌蚪了,但當天沒有攜帶攝影裝備,黑不隆冬也看不出是誰的小孩。今天趁著社大城市綠精靈紀錄短片播放再度前往林口,帶著全套的設備順便來察看水盆的究竟。快門一按,當相機螢幕上顯示褐色而長橢圓的身體且表面上有著金黃色的細斑時,心中頓時呼喊著太棒了,這就是我們朝夕盼望的面天樹蛙了!(參加10/3導覽活動的朋友們,還記得棲息在苦楝樹皮縫隙裡灰白色小蛙嗎?)



放大來看,寶寶表皮上彷彿貼了小金箔似的,顯得有些貴氣。他的後腿也長出來了。



蝌蚪是以素食為主的,取食水底的落葉、腐植質、藻類、浮游生物等為生;腐敗的有機質也不會放過,例如小魚的屍體等。怎麼吃呢?下圖就是他的口器了。水池的選址就在林下,盆裡的落葉自然不缺乏。成蛙在那兒呢?雖然聽到零星的鳴叫聲,但限於時間有限,今晚不打算去尋找,不過各位可以再回味5/5那篇雜木林音樂會02,看看成蛙的可愛模樣。



水盆裡可不是專屬蝌蚪的甜蜜家園哦!蝌蚪們各自盡情地刮食腐葉,身旁的鄰居們可是虎視耽耽的等待獵捕他的機會呢!瞧,在水面上倒著身子划來划去的是仰泳蝽(半翅目),雖然與水黽都是在水面划水活動,不過兩者的本事可就大異其趣了。水黽是身體在空氣中,依靠水面的表面張力輕輕滑動六隻腳;而仰泳蝽則是沒入水中,卻倒著身子貼附水面,靠著一對特別長的後腳充當船槳了,中文名仰泳蝽及英文名backswimmer,都指出了這位水生朋友是個採取仰式泳姿的奇妙泳將。牠們會攻擊與其身材相仿的蝌蚪及小魚。



水面下還有另一個掠食者--水蠆(蜻蜓及豆娘的稚蟲),與豆娘的寶寶相比較,粗短肥胖的外型可知是蜻蜓的寶貝,但究竟是何種蜻蜓呢?有待我們持續來觀察。水蠆獵捕蝌蚪、小魚、孑孓等為食。



對蝌蚪而言,不僅水面下殺機重重,水面上也同樣埋伏著冷洌殺手。飄浮水面的黃色落葉上,正有一隻赤條狡蛛眼觀八方注意著水面的動靜,如果小蝌蚪太過接近,可是會遭到牠攻擊而被拉離水面來飽餐一頓。



蜘蛛有八個眼睛,排列方式的不同可是不同科屬的辨別重點。赤條狡蛛分類上屬跑蛛科狡蛛屬,不結網,喜歡遊走有水的環境,埋伏於水岸邊或水生植物葉上伺機獵捕。



面天樹蛙是台灣特有種,繁殖期為2~9月(也有圖鑑寫11月),所以這群蝌蚪可算是大自然賞賜給我們的年終禮物了。有興趣的朋友,不需要把牠們撈回家,野步森林近在咫尺,不妨時常進來觀察牠們的成長。如果盆子裡的水快乾了,也請帶些水來補充,讓我們一起來守護這群蝌蚪們,祝福牠們平安長大成蛙。

其實盆底還有一些更微小的昆蟲,限於時間因素沒有好好觀察,等待12月份的雜木林活動時再備妥撈網一起來探索吧!另外,11/29日晚上7:00,邀請了蛙類圖鑑作者陳王時老師來介紹蛙類的生態世界,機會難得,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註:大水盆仍有兩個尚未埋入,有興趣的朋友請報名參加12/12(日)的雜木林自然體驗活動。

後續觀察紀錄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2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3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4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5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6
水盆生態系創世紀|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