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菊黃鵪菜
菊花,在中國的文化裡源遠流長,她能在北地寒雪季節裡獨自綻放,花姿清雅不俗,被文人雅士比擬為濁世之傲骨,而與蘭、梅、竹並列為花中四君子,極受人們的推崇。愛菊高士之中,又以陶淵明不向世道折腰而歸隱田園最為人們所樂道,他曾在《飲酒》詩中描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生活。台灣的氣候雖然不同,但因文化的影響,仍有文人雅士堅持對菊花的傾慕;然而海洋立足的台灣,更喜好嘗鮮與奇觀,從清秀到艷麗,盡蒐世界各地的名菊於一島,例如雛菊、天人菊、瓜葉菊、大波斯菊、百日草......等等,如此執著的行徑實與「君子心淡如菊」的境界漸行漸遠了。事實上,雜木林野地裡的原生菊花,不忮不求,任憑風吹雨打一派自然,遠比花市裡的嬌客更能承繼陶淵明的境界。黃鵪菜,植物學分類上與傳統的黃菊同屬一科,正是這樣一種「隱居」人世的淡泊野花。
古語云: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那麼黃鵪菜真可謂高明隱士,因為人們通常視而不見!如果大家願意傾聽自然,會發現無地不驚奇:她的花形小,但如果折腰近觀,便可看到上圖的驚喜;她無需嬌生慣養於花市,廣泛地生長在台灣的平地至中海拔山區,週遭荒地、公園、人行道,甚至各位居住大廈陽台的花盆裡。
前兩天介紹的白鳳菜一文裡,已提過菊科植物的花並非我們通常聲稱的一朵,她是由超過十朵的小型花組合而成,植物學上稱為頭狀花序。外圍那環通常稱為花瓣的構造,其實是她的舌狀花。大家對菊科的果實形貌應該不陌生,如下圖右方,十二朵舌狀花結成了十二顆種子,頂端還瓢散著白色冠毛,只要風一吹,便可將種子送到各地去繁衍,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何以家住十二樓的陽台何以生長出黃鵪菜了吧?
下次在路邊、在庭園、在陽台、在花盆裡發現了她的芳蹤,先不要急著除草,不妨靜靜地觀看她的生長,也許會帶給你一份淡泊的野性美。
本日主角:黃鵪菜,菊科黃鵪菜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